首页>中心动态
市政府新闻办组织召开“淄博市知识产权保护发展状况”新闻发布会

发布日期:2024-04-23 13:12:57 浏览次数: 字体:[ ]

    为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聚焦“3510”发展目标和“强富美优”城市愿景,增强全社会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的意识,在第24个“4.26”世界知识产权日来临之际,4月23日,市政府新闻办举办“淄博市知识产权保护发展状况”新闻发布会,面向社会发布《淄博市2023年知识产权保护和发展状况》白皮书和知识产权工作成效、2023年十大知识产权保护典型案例。

发布会现场

    2023年,全市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建设不断推进,保护力度不断加大,保护成效更加显著。

    知识产权行政保护方面:市场监管部门立案处理专利侵权纠纷25起,立案处理商标侵权等违法行为61起;文化和旅游部门查缴各类非法出版物200余万册(份),作出著作权纠纷行政处罚案件7起;农业农村、自然资源、海关等部门积极开展专项执法检查,持续营造“尊重知识、保护创新成果”的社会氛围。

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方面:全市公安部门共破获知识产权领域刑事案件75起,抓获犯罪嫌疑人361名,移诉330人,涉案金额共计3亿余元;全市检察机关共受理审查逮捕侵犯知识产权犯罪案件19件31人,批准逮捕12件17人,受理审查起诉43件78人,起诉16件24人,提前介入18件;全市两级法院从快从速审结涉侵权假冒刑事案件38件、判决48人,共受理及诉前调一、二审知识产权民事案件1413件,结1421件。

市市场监管局党组成员、市知识产权事业发展中心主任吕丕军发布

    2023年,高标准推进知识产权强市建设,全市知识产权创造能力持续提升。

    全市知识产权工作水平不断提升,我市于今年1月获评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示范城市。

专利工作方面,全市授权发明专利2536件,同比增长22.6%,列全省第5位;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首次突破万件、达11576件;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25.4件,列全省第5位。

    商标工作方面,2023年全市商标申请量15087件、核准注册量9454件;截至2023年底,全市有效注册商标达94926件、同比增长8.94%。

    地理标志工作方面,截至2023年底,全市共有地理标志商标、地理标志保护产品52件,农产品地理标志11个。

    著作权工作方面,2023年全市共审核著作权作品90000余件,较2022年度办件量同比增长约650%;现有国家级版权示范单位1家,省级版权示范单位(园区)31家,市级版权示范单位(园区)21家。

    植物新品种工作方面,2023年全市新增农业植物新品种22个,林业植物新品种权累计达到37件。

市知识产权事业发展中心副主任于宗杰发布

    2023年,全市知识产权管理、运用和服务能力不断强化。

    一是完善知识产权政策体系。市委印发《2023年十二个“提效争先”重点工作项目落实工作方案》,明确加强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提升万人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确保各项目标任务落实落地、见行见效;市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试点城市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淄博市国家知识产权强市试点(2022-2025)城市建设任务分解表》,将目标任务逐条分解到相关知识产权管理部门和各区县政府,形成分工明确、职责明晰的工作机制。

    二是开展专利快速预审工作。淄博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2023年共接收新材料领域专利预审案件1688件,预审合格1482件,授权专利1201件,发明专利平均授权周期压缩至60天以内。

    三是提升知识产权创造运用能力。全市知识产权创造能力持续提升,年内新增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7家、优势企业10家,全市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达20家、优势企业达30家;完成知识产权质押融资330件、质押金额累计达到27.2亿元;我市企业获中国专利奖银奖1项、优秀奖1项,获山东新旧动能转换高价值专利培育大赛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优胜奖11项。

    四是提升知识产权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在全市范围内开展知识产权赋能“专精特新”企业“大调研、送服务”活动,健全“四个精准”服务工作机制,建立淄博市知识产权专家库,成立市知识产权服务业协会,年内走访调研企业200余家,“一企一策”帮助解决知识产权工作困难问题160余个;专利、商标窗口持续发挥本地化服务优势,年内办理业务1086件,接待咨询1700余人次。

    市知识产权事业发展中心副主任于宗杰发布了2023年淄博市知识产权保护十大典型案例,市中级人民法院副院长田秀沛,市检察院检察委员会专职委员国建良,市公安局党委委员、副局长孙敬双,淄博海关党委委员、副关长王学文分别答记者问。

    下一步,全市各级知识产权管理部门将以建设国家知识产权强市示范城市为引领,以深化开展“知创淄博”助力创新发展专项服务活动为载体,以健全知识产权保护和运营、服务体系为支撑,着力实施知识产权普惠工程和知识产权转化运用促进工程,推动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管理和服务全链条工作水平持续提升。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